庄子,名周,字子休,战国时期宋国蒙(今河南商丘东北)人,一般认为大约生于公元前年左右,卒于公元前年之前,与孟子同时而稍晚。庄子早年曾作过一段时间的漆园吏(看管漆树园的小官),但没过多久,就引退归隐,当了隐士。
庄子庄子的生活十分贫苦。有一次,他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粗布衣裳,一双用麻绳拴在脚上的草鞋去见魏王。魏王很奇怪地问:“先生,您怎么这样狼狈?”庄周回答他说:“我只是穷,并不是狼狈。一个人的道德不行,才叫狼狈;而破衣草鞋,只是穷而已,我是生不逢时啊!”(《山木》)庄子本来可以不穷,但是他却主动选择了贫穷。他不想自命高洁,更不想混迹于势利小人之中,依靠阿谀奉迎、为虎作伥,来换取荣华富贵。有一次,一位叫曹商的人,因为替宋王跑腿,刚去了一趟秦国,宋王便送给他一百辆车作犒赏。他得意洋洋地来找庄子,嘲笑道:“我曹商缺的,是您在陋巷危房之中,困窘不堪,面有菜色;我擅长的,是开悟君王,一下子就得到了一百辆车。您呢?”庄子看了看这位昔日的学友在显耀今日的显贵,说:“秦王有病,招医生来治,能使毒疮溃散的奖一辆车,愿意为他舔痔疮的,奖五辆。治的方法越卑下,得到的车辆就越多。你就是舔痔疮的那位吗?怎么得到这么多的车呢?赶紧出去,不要污染了我的房子!”(《列御寇》)曹商只好灰溜溜地走了。
后来楚王的使者来了。但是这次却不是来嘲笑庄子,而是拿了重礼来聘他为楚相。当时庄子正在濮水边钓鱼,但是并不像姜太公那样垂而不钓,专等君王来请他。听完了使者们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诱,庄子依然持竿凭钓,根本没有回头,说:“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,已经死了三千多年,被盛在竹篮里,盖着麻巾,当做珍贵的物品安放在宗庙的大堂之上。你们说,这只龟是想死而留骨,为人珍藏呢;还是愿意活着,自由自在地在浑水中曳尾而游呢?”“当然是愿意在水里活着了。”使者们说。“好,那你们走吧!我宁愿在浑水中生活一生,也不愿被名利尊荣所羁绊,损害生命。你们不要玷污我了,我以终身不仕为快乐。”(《秋水》;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)其实,庄子本是楚国贵族的后代,他父亲一辈为逃避楚国内乱,举家迁到宋国。但是自甘贫穷,逍遥一生,是庄子对自己生存方式的选择。孔子说,不义既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庄子则说,富贵仁义者是戕害生命的东西,于我亦如浮云。
他的好友惠施做了魏国的宰相,庄子去看他。有人对惠子说,庄子来魏国,是想取代您作相国!惠子很恐惧,下令在城中搜捕庄子三天三夜,也没有搜到。庄子反而主动找上了门,对惠子说:“南方有种鸟,名叫鹓鶵,乃是一种凤凰,你听说过吗?鹓鶵啊,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,非梧桐不落,非洁白的竹实不吃。非清澈的甘泉不饮。有只猫头鹰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,视若宝物,见到鹓鶵飞过,唯恐腐鼠被抢走,便仰头吓唬鹓鶵。如今你想因为你的魏国那只腐鼠来吓唬我吗?”(《秋水》)庄子就这样过着隐居的生活。这使他避开了连绵不息的战火和世人对名利地位无休止的追逐。
夜晚的时候,庄子独坐户外,默默地体察人生,体悟生死,体悟天道。同时也奋笔著书,将自己的心得精心写成文章,阐发逍遥无为的主旨和自由纯洁的精神。当时没有多少人能理解庄子的行为,更不要说他的思想了。他们固执地拘泥于是是非非、一孔之见,师心自用,自以为得,哪里能知道天的高远,海的博大,大道的深邃而平易呢?哪里能够想象得出怒极而飞、直上九万里的鲲鹏呢?庄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,与外死生、无终始者为朋友,但并不骄矜于万物,夸耀智慧。人间世界充满罪恶,但是大千世界却生机盎然,丰富多彩,让人如何不留恋?庄子不参与人世的纷争,但并不逃避人世,而是在一定的距离外审视它。
他也希望这个世界和平而美丽,但并不想以一种暴力来平息另一种暴力,以一种罪恶来消除另一种罪恶。庄子始终保持着一颗高贵而自然的内心与俗世相处。他的内心充实,犹如长江大河,源远流长,犹如瀚海无边,波澜壮阔。他也不向任何权贵低头,不向任何俗见让步。那并不是伪装出来的深沉和高贵,而是自然的深邃和崇高,纯粹而无瑕疵。因此,《庄子》一书,虽然满是梦幻奇言、漫无边际,但其中却没有辛酸和哀怨,而是升华出一份永恒的追求。庄子的哲学也是参悟生死的哲学,是不谴是非、休乎天钧的哲学,是得意妄言、逍遥自由的哲学。它也许根本就不是一种学问,而是一种生存方式,一种对生活的选择、对天道的感悟。
庄子的精神,犹如一块宝石,虽身陷污泥,命运多舛,但总会光芒四射……也是因为这个,许多有志于勘破生死的年轻人走到庄子的身边来。晚年的庄子,放弃了漆园小吏的工作,专心著书和教授徒弟。对于清心寡欲的庄子来说,只要弟子稍微有所侍奉就足够了;而对弟子们来说,他们选庄子为师,并不是为了追逐名利或升官发财,而是出自内心对老师的追随,对天道的追求。但这样的人毕竟不会多,不会有“多者数万乘,步行者数百人;少者数十乘,步行者数十人”(《吕氏春秋·不屈》)的显赫权势和壮观景象。
庄子随着弟子们游山玩水,品味自然,随机而发,诲人不倦。笑傲王侯,永记江湖,悠游岁月,颐养天年。庄子由于一直过隐居的生活,平生独行,使他并不为很多的人知道。他的弟子也一心求道,不事功名,默默无闻,无法为老师扬名于世,树碑立传。因而,文献不足考究,连司马迁也语焉不详。但是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,庄子的思想形成恐怕在公元前年之后。后来,庄子的妻子死了,庄子失去了与自己相依为命的伴侣。他鼓盆而歌,把内心的悲痛化为对生死的达观和对世俗礼制的蔑视,歌词是这样的:“生死本有命,气形变化中。天地如巨室,歌哭作大通。”之后,他的好朋友惠施也死了。庄子失去了平生最好的朋友和最大的辩论对手,悲从中来,在写《天下》篇的时候,想起惠施,非常伤心,为他写了五百余言作为最好的纪念。当庄子觉得自己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,他的心情很平静。弟子们都想厚葬他们的老师,庄子觉得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看破生死。于是他说:“我以天地为棺椁,以日月为(陪葬的)美玉,以星辰为珍珠,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,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?”徒弟们不觉垂泪,说:“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啊。”庄子笑了:“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,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,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,这不是太偏颇了吗?”(《列御寇》)庄子终于弃世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