息肉是一种长在大肠壁上的赘生物,而痔疮是发生在直肠末端即肛垫部位的病理性肥大或是转移的病变。痔疮表面具有黏膜,因此痔疮也可能会长有息肉。息肉发生之后,若患者长时间不治疗,会有癌变的可能,因此息肉发生后要根据其性质来决定是否要手术。而痔疮不会出现癌变,因此患者可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来选择是否手术。
自己怎么分辨痔疮息肉
息肉是一种赘生物,可发生在直肠、结肠、大肠的黏膜上。直肠部位出现息肉后,由于直肠距离肛门部位有3公分左右,而肛管一般是3公分,当息肉未长到三公分以上时,是不会发生息肉脱出的情况的。
痔疮是长在肛门口肛管或直肠末端位置。外痔患者可以自己摸到,临床主要有血栓外痔、静脉曲张性外痔,结缔组织外痔和炎性外痔。内痔分为四期,一期内痔痔核不会脱出,四期内痔多会在患者大便时脱出来,用手脱送回去又会脱出。这类患者的痔核多会外露,比较容易看到。
痔疮和息肉的分辨是比较难的,多需要通过专业人员才可鉴别,自我鉴别的准确性是很低的。
痔疮息肉必须手术吗
息肉是指长在结直肠、大肠的黏膜上的赘生物。息肉有腺瘤性息肉、炎性息肉,增生性息肉、锯齿状息肉、幼年性息肉等等。
目前可以肯定的是,腺瘤性息肉、锯齿状息肉属于癌前病变,随着时间的推移,息肉的不断增大,势必会恶化发生癌变或肠癌。因此对于以上几类息肉的治疗,医生主张一旦发现及时的手术切除,且进行病理性检测,确诊病变性质。
痔疮是肛垫的病理性肥大或移位,它主要成分是血管,是良性的病变,不会癌变。所以对痔疮的治疗,一般是保守治疗为主,有症状治症状。当痔疮每次大便时脱出来,甚至要手送走才能回去,或是用手脱回后又脱出,这类情况下才需要考虑手术切除治疗。对于80-90%以上的痔疮患者而言,是不用考虑手术的。